2021年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计划

  张鸿飞        2020-12-31        32


一、年度工作目标

填写专业、课程、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科研等方面内容。

1.专业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全国高校会议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照四个回归,开展本科教育大讨论,确保人人思想认识有提升,观念思路有改进。利用全体教师会议、教研室活动、师生座谈会等集体活动,开展教学质量提升之我见主题交流研讨,强化质量主体意识和责任,做到专业熟知内涵发展方向,教师熟知教书育人职责,学生熟知大学学习任务

以审核评估评估和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为保障,以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拓展专业素养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专业技能的强化、科研创新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努力实现培养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优秀创新性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主动适应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们将持续推进专业建设,加强教育改革,通过校企联合,积极开展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作,形成教育、科研、产业紧密结合的办学新机制。继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培养适应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有实践教学实力的教学团队。

2.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打造“金课”,消灭“水课”,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强调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突破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增加学生的学习挑战度。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3.师资培训

结合专业方向,通过内培外引学科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构建核心人才队伍;与行业建立互派机制,提升双师双能教师比例;培养优秀的学科指导教师,打造融行业、专业、实践、竞赛一体的学、用、赛师资团队;健全师资运行机制,服务和推动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

4.科研方面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在2021年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以上,SCI收录论文10篇以上。











专业带头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工作方案和措施

1. 强化监督,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实行带头人负责制,依托生物科学河南省一流专业,植物学河南省重点学科,通过学科建设、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按各建设规划的目标,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及年度考核,确保专业建设工作顺利发展。明确各岗位应承担的责任和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其相关的保证措施。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在教师进修、学术交流、教师技能比赛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

健全日常教学监控工作机制。组成由学校督导、学院领导、学院督导、教研室、学生的五级监控体系,形成多级联动、责任到人、共同监督的工作格局。由学校督导、学院领导、学院督导不定期进行教学检查、听评课、查课、试卷检查等各项检查结果及反馈意见作为教学质量考评的重要依据。

2. 加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

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院教学督导,负责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内容进行跟踪指导;选配学术造诣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从师德师风、课程教学、科研方法、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要求青年教师和导师之间互相听课至少1学期,经过1-2年培养后,由学院考核小组评估验收,成绩合格者准予正式上岗。支持青年教师访学、求学和基层锻炼,组织开展教学沙龙活动和教学技能比赛,提升教师职业发展水平。

3.革新教学理念推进一流课程教设

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打造“金课”,消灭“水课”,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的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强调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突破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加大学生学习投入,科学“增负”,增加学生的学习挑战度。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

4.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

加强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互协调,形成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鼓励相关负责人在专业建设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鼓励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加大对合作项目基地的建设力度。



三、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1. 申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

2. 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1-2项,教学成果奖1项。

3. 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篇以上,SCI收录论文10篇以上。

4. 争取2021届考研率、四六级英语通过率、教师资格证通过率再创新高。

5.加强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

6. 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交流,2021年度计划派出15人次参加交流学习。

7. 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争取完成阶段性工作。


所在教学院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8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