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计划

  张鸿飞        2021-12-31        33


一、年度工作目标

填写专业、课程、师资培养、教学改革、科研等方面内容。

1.专业建设

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契机,以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生物科学专业为目标,坚持“突出特色、聚焦前沿、面向需求”的原则,构建生物科学专业特色发展路径,以新理念、新标准、新体系为引领,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培养高素质生物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快“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步伐。统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互支持,互为支撑。突出地域资源,依托生物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重点学科“植物学”开展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突破传统师范专业建设脱离社会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简单趋同化的不足,构建既充分体现生物学科自身优势,又符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和师范认证标准,既保证“师范性”,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专业发展模式,充分实现基于高校本身特点的专业群组优化与专业特色发展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契合度与支撑度。坚守师范本色,培养“四有”好老师.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师范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更多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高素质师范人才。

2.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产出导向,学生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信息技术融合,探究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利用超星尔雅教学平台等开展线上、线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时吸收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生物科学科研最新成果,建立师范教育课资源库;创新改革教学手段,合理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融合,落实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促进与反哺。在2022年力争申报成功校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程5门以上,省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门以上。

3.师资培训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有”好老师等思想规范融入师德教育内容中,富师德教育内容的内涵。在注重科研能力时,强调师德至上,注重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探索与周口相关中学“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机制,共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行业导师人才库等。力争2022年外派3名一线老师到中学挂职锻炼,鼓励2-3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到高校进一步学习深造。

4.科研方面

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在2022年力争申报成功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在SCI二区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以上。


























专业带头人(签字):

年  月  日


二、工作方案和措施

1. 凸显专业办学特色,明确目标定位

利用数据库及专业网站等文献检索手段系统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专业特色发展的最新研究情况。对教师、在校生和毕业生、用人单位及教育管理者进行调查,收集师范生培养问题与建议。在充分调研评价基础上,根据国家一流专业和师范认证要求,重构培养方案,在保证“师范性”的同时,突出特色。突出地域资源,着眼区域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和基础教育,细化落实“四有”好老师标准等要求,实施“双导师”制和“全员导师”制,达到“三全育人”。立足河南、面向中原经济区,培养新时代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生命科学领域应用型人才。

2.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推进联合培养、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在遵循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方面,对有基础教育实践经历或学科教学论教师实行优先考虑及加分政策通过课题、课程联合申报,引导教师与基础教育从业者开展师范生人才培养、职前培训等领域的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水平。

3.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信息技术融合

开展多样化教学教研活动,吸纳新型教学模式,加强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与深度融通,不定期举办教师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活动。结合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不断对教师及师范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其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研究方面不断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课程方面应增加专业能力拓展等课程,提升实践教学类课程比重,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报项目、参加科普大赛和生科联赛等各类比赛、进实验室、进科研平台、进人文社团等,多措并举,提升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实践活动指导水平。

4. 完善保障与监督体系,持续改进培养质量

完善符合本专业发展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全程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和师范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以及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社会评价机制。对标有关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校院教研室三级质量保障专家团队,建立本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常态监控,重点关注教室平台应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技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教学内容中着重督查是否融入课程思政。



三、预期成果(含主要成果和特色)


1. 申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

2. 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1-2项,教学成果奖一项。

3. SCI二区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以上,努力提高论文档次。

4. 争取2022届考研率、四六级英语通过率再创新高。

5.加强网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努力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

6. 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交流,2022年度计划派出20人次参加交流学习。

7. 继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争取完成阶段性工作。


所在教学院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7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